太康悖論八:有錢比較快樂?
當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,他會覺得有錢便可以快樂!
有錢不是萬能,沒錢卻萬萬不能,沒錢什麼都辦不了。
但思考過,錢是怎麼來的嗎?
錢,乃是「提供服務、產品」而來
或者說,錢=信心
這在許多書籍、文章中都有提到,只是大多人不理解其中意涵
或是即便了解,也因為生存、生活大小事,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去思考我該用什麼方式賺錢。
實際上我論的命裡面,以有錢人來說:
1.煩惱怎麼支撐下去的大有人在(例如開公司、開銷重的人)
2.煩惱因為必需要繼續賺錢,但沒有自由,目前的工作也不是自己想做的事
3.有錢但是老公出軌
4.有錢但是老婆出軌
5.有錢但是小孩惹事
6.有錢但還是很空虛…
以馬斯洛需求等級來說(由下至上):
1.自我實現(最高)
2.自尊
3.愛與歸屬
4.安全需求
5.生理需求(最低)
這世界真的把人教育的太好了
台灣也把人民教育的太好了,
注意,人有幾個定理,尤其是愈古老的人,愈講究這樣的定理:
1.穩定最好,所以
2.不要輕易換工作
3.大公司最好
4.小公司不穩
5.錢多最好
6.事少最好
7.錢多比事多好
8.事多至少也要錢多
9.不要講什麼理想,錢是第一位
10.如果你坐不住,一定是訓練不足
11.如果你還有什麼夢想,一定是你太會幻想
12.好好做事、好好學習,才能找的到工作
13.要讓老闆賞識你的話,就要認真做事
14.要學會早出晚歸
15.要學會讓老闆看見
16.…(自己填空增加項目)
人之所以不快樂,是因為有錯誤的追求!
其實需求等級應該是用此圖來表示
也就是說,自我實現的需求一直都在,並不是一個等級圖,而是一個「範圍性等級」的概念。
例如一個社會新鮮人,若沒有家人的支持,一切得要靠自己的話,那一定是先「找工作」,求溫飽,之後就希望購買保險、房子、車子,然後得到一些友誼支持、感情支持、戀愛、結婚…等。
但有人會直接跳過社交需求,直接追求自我實現、理想實現(像畫家、藝術家、作家…等),
有人人可以沒有社交需求,但不可以沒有自我實現需求。
這也是我們學院所注重的。
我們發現,現在人愈來愈能感受到「沒有自我實現」帶來的痛苦(上一個世紀的人會覺得沒有關係,生活能平安就好、富足就好)
90後、甚至95後,基本的生存比起上一個世紀的人那是好太多了,所以往往從求學時期就已經在想「我未來想要做什麼」,考慮的不是只有錢,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,對於目標的追求而產生的滿足感(或說快樂)
但我們還活在上一個世紀的教育中,要改變上一代的人是相當困難的,此時你只能自己告訴自己,有些觀念適用於上個世紀,但不一定適用在你這一個時代。
所以你得學會:
自己養活自己的本事(這個時代對於創業家很友善)
排除錯誤的觀念
追求理想的能力
別問:
社會愈來愈競爭(難到古代不競爭嗎?)
例:現代開店愈來愈競爭(難到古代就沒有店相互的競爭嗎?)
例:現代做貿易愈來愈競爭(難到古代就沒有貿易之爭嗎?)
例:現在做xxx很競爭(難到古代就沒有xxx很競爭嗎?)
你不應該想「競爭」問題,
你應該把「熱情」代替競爭,
能超越競爭的,只有「放對位置」、「做自己喜歡的事」,
此時你的努力、熱情、喜愛,都不會是用「競爭」這個詞,
用競爭,太過於陝隘
競爭,只會得到競爭的結果。
試想為什麼人說,若你想要得到天花板的成就,你就必需遙想月球的高度!便是這個道理。
你要想的是問題背後的問題,
能解決問題的,都不是表面的答案。
練習把問題想的更深一層,更高一層,這便是學習智慧
那還是必需要錢啊!?
是的,你必需學會把你想做的事情,做有價值性的包裝與行銷
行銷是一種溝通,
談戀愛也是一種溝通(有人很會包裝自己去溝通,也就是很會談戀愛的意思)
這需要練習。一碼歸一碼,一件事歸一件事。
記住,能超越金錢的只有兩件事,
其一是「個人信念」(其二以後再談)
當你只想著要錢,那就便會追著錢,很辛苦
當你談的是「個人信念」(或說是理念、理想、自我實現、目標…等)
那錢會追你。
別把自己看輕了
也別輕易讓一個擁有觀念錯誤的人教你怎麼生存
或說別讓並不太成功的人教你怎麼生存(你明白我的意思)
別輕易人云亦云,去接受「基本生存才是王道」的觀念,那「未來」很難拯救你
因為那是在教育一個「生產線人員」、「一名好員工」
請你開始學習宏觀!
別落入了,高薪而不快樂,最後還要看心理醫生的局面!
(扣除看不好的心理問題,你還算高薪嗎?)
選擇走對路,最好的時機,乃是現在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